
1月22日至3月30日,由中国美术馆指导,广东美术馆、法兰西艺术院、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办的“目光交织: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”在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举办。
民盟中央副主席、中国美协副主席、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,广东省政协副主席、民盟中央副主席王学成,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许瑞生,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智涛,广东省文联原主席许钦松,广东省文联主席、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,中国美协副主席、广东省美协主席、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,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、法国卡尔多基金会主席迪埃·贝奈姆,广东省美协副主席、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等展览主办方代表、国际友人、美术界专家学者共襄开幕式盛举。吴为山、林蓝、迪埃·贝奈姆、王绍强分别致辞。
展览精心遴选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朱德群、赵无极、吴冠中、吴为山、让·卡尔多、克洛德·阿巴吉、皮埃尔-伊夫·特雷莫瓦等11位中法艺术大师的90余件作品,以艺术家的独行轨迹为切入点,在彼此的“远行”“往来”与“追寻”中呈现他们对自然生态、宇宙万物、人类演变和社会变革等议题的深刻思考。
艺术为什么不朽?
——为“目光交织: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”而作
吴为山
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,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的作品来到广东。这实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,应当说,这是广东美术界的盛会,也是中国美术界的盛会,更是中外艺术交流的盛会。
广东美术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在广东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之中,产生了诸多兼擅中西的岭南画派大家,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。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,一大批优秀的广东艺术家扎根生活,在文艺的春天里,在改革的浪潮中,勇立潮头,创造了一批表现改革开放、时代精神的作品。中国美术馆收藏了许许多多广东美术家的作品,这些作品思想精神深邃、艺术情感饱满,呈现出广东美术带给全国美术界的新气象。从这个意义上而言,此次“目光交织: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”来到广东,可以说是我们回馈广东美术界的举措。
我认为,展览主题“目光交织”提炼得非常好,交织不仅是相互观看、相互交流,还要相互看到对方的心灵——我相信,老中青几代美术家们在这一系列“交织”中,一定会激发大家新的创作热情,为我们伟大的新时代再创作新的作品。
同时,我还要特别介绍一下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们的作品。这些作品都是院士们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,由中国美术馆代表国家来保存他们的艺术创作。此刻,我也想向迪埃·贝奈姆先生等为代表的法兰西艺术院所有院士表达无限的致敬。
克洛德·阿巴吉先生曾经说,法兰西的艺术从来都是在源流之中慢慢走向成功的。这种“源流”,就像那条日夜奔流不息的塞纳河,在其浪漫、抒情的波浪深处,蓄聚着巨大的潜能,它缓缓向前,从容自若。我们可以想象,一座法式经典的传统建筑耸立于其岸边,它是法兰西艺术院的圣殿,这里大师辈出,为世界所崇仰——一条河,一座殿堂,一静一动,在时间的流逝中谱写了法兰西文化艺术的辉煌。
成立于1816年的法兰西艺术院是法国最高艺术研究殿堂,其深厚的艺术积淀滋养了安格尔、德拉克洛瓦等蜚声世界的大师。从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们的作品中,我们可以看到法国古典主义、浪漫主义以及现代诸多人文主义流派的发展与流变。“法兰西学院院士”在法语中被称为“不朽的人”——而艺术为什么不朽?在于伟大的艺术家为人类创造了不朽的艺术财富与精神财富。
站在“目光交织”的新起点上,我们看到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,形成了一条从传统对话到创新共生的文明互鉴之路,为全球文化多样性贡献了独特范式。未来,我们期许中法美术交流呈现多维突破与深度互鉴的新格局,一同谱写跨文明对话的生动篇章;希冀中法美术交流孕育出超越地域性的别样风景,为人类文明提供兼具东方智慧与全球关怀的艺术解决方案——这不仅是“不朽的艺术”的“目光交织”,更是文明对话的升华。
本文刊发于《中国艺术报》2025年4月4日第5版
作者 吴为山 民盟中央副主席、中国美协副主席、中国美术馆馆长
责任编辑:王洁 |